上半年经济高速增长 宏观调控备受关注(1)
2006年7月31日 10:14 来源:中国工业报
作者: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司长 刘治
|
|
今年是实施"十一五"规划的第一年,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,是深化关键领域改革、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年。因此,今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和产业调控政策备受境内外金融界、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。
上半年的统计数据表明,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已产生了一定的成效,但是各方对投资增长过快基本达成共识。根据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公布的1~5月固定资产投资情况,在60多个行业中,有31个行业投资增速超过40%。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?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有什么新的变化?如何保持经济平稳、快速、协调发展?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如何?
在2006年7月22~23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,有关专家及政府官员对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势、国家财政货币政策、产业政策趋向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,并对我国金融与资本市场、能源与资源等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。
产业结构调整的五个政策导向
"十一五"规划强调,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,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,政策要从五个方面促进结构调整:一是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,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。重点应该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,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,提高装备制造的水平,大力发展第三产业。
二是要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,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。总体上看,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、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的约束、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竞争等环境,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。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,是一个比较急迫的任务。 三是加快推进企业重组,做大做强优势企业,这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当中一个明显的趋势。在企业的重组扩张当中,对关系国家经济安全、资源垄断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国家的支柱产业、高技术产业中的重要的垄断企业等等,如何保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,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,应该引起高度重视。
四是要转变外贸的增长模式,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条件。要改变出口产品档次低进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的局面,改变企业低价竞销、出口秩序混乱的问题,必须要注重调整出口产品结构,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。
五是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,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,这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必然选择。在整个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,要强调市场的作用,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的技术性作用,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利用市场的约束和资源约束增强的倒逼机制,来充分推动竞争,促进优胜劣汰。 目前,促进产业调整的政策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:
一是要切实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,特别是今年上半年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加快,信贷投放也比较多。要按照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,严把土地和信贷闸门,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,特别是严格控制新上项目。
二是要依靠经济、法律和行政手段,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,依法关闭一批破坏资源、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。
三是要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,支持符合产业政策、技术水平高、对产业升级有重大作用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。
四是要促进企业的兼并重组,促进产业的集约化、大型化。按照市场原则,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资产、资源、品牌和市场为纽带,实施跨地区和跨行业的重组。
五是继续加强信贷、土地、建设、环保、价格、安全等政策,建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信息和监督检查机制。各项应急检测都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中的标准和要求区别对待,积极支持市场前景好、有效益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经济条件的项目和企业。 六是要及时发布信息,政府要把信息及时、准确地传递给投资者。
|
|
【发表评论】
【大 中 小】
【推荐】 【打印】 |
|
|
 |
热点新闻 |
|
 |
文字广告 |
|
|